为什么TDD是知难行易
“知难行易”的定义是:要做起来容易,要理解却很难。认清事物(本质)是很困难的,实践(或行动)就要比它容易一些。这里到不说他与“知易行难”有什么区别,因为我发现这两者关系比较绕,到最后说的好像都是一个意思:干成个事还真是难啊!大概的结论是“如果是行得不够好,那就肯定是知得不够深。而且,要知得够深,也一定是不能脱离行的。”(1)
抛开这个论题,换一个视角:为什么软件开发一般是“知难行易”合适呢?比如TDD。有篇文章叫做The Design is Dead,说的人对架构师的角色期望全无。设计没有用,因为设计时不可能考虑到方方面面,还不如把这个精力花在代码上,用代码来体现的设计,只要遵循软件的一般标准或者重构的标准即可:大概是提高内聚、降低耦合、消除重复、提高重用。
学习数学,我们要先“知”:背诵各种公理定律,各种解题思路;学习建筑,我们要先“知”:本科就要7年,要观摩各种历史建筑,了解各种建筑流派,才能打好百年大计的基业。
软件则没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,学习模仿的活动很少:我又不是写一个OS,没必要了解虚拟内存,这个别人都替我做好了。这体现出了软件集成性很好,level高的没必要了解level低的。建筑则不同,一砖一瓦都是自己搭起来的,数学也一样各个定律都是独立的,没有包含的意思。
所以TDD之所以提倡卷起袖子就干,不要设计,是因为这里是不需要“知”的,而仅有的几个准则(内聚,耦合)是不足以用来指导设计的。(当然OS是需要预先设计的。)
1:我的野蛮成长 http://zbw25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BD4EFBFAF436336C!2913.entry